来源:心拓视点 编辑:心拓视点 发布时间:2024-06-07
数据采集、通道选择和刺激
使用Tucker Davis Technologies(TDT,Alachua,Florida,United States)采集系统记录数据,该系统由RZ5D和PZ5神经数字处理器组成。采样率≥12kHz。以头皮电极为参考记录数据。使用TDT受试者界面(SIM)实现同步记录和刺激。刺激由6mA的双相单极脉冲(在sEEG触点对之间)组成,脉冲宽度为200μs/相。最初对128个电极中的32对连续电极进行扫描。这32个电极对是基于感兴趣的解剖位置选择的(在受试者之间有所不同;优先考虑的区域通常包括岛叶、海马旁皮层、颞上回和颞中回,并且通常优先考虑灰质电极)以及与疑似癫痫发作区之间的距离。在每对电极中,其中一个触点作为阴极进行5次刺激,然后再作为阳极进行5次刺激,以减轻平均信号中的伪迹。每个刺激session包括100-300次刺激脉冲,分为不同极性,脉冲间隔为1.5-5.5s。对于某些刺激session,刺激间隔中包含10-15%的非均匀随机抖动。
处理引起的CCEP量化变化
在对处理后和未处理数据中的CCEP振幅、潜伏期和RMS进行量化后,本研究绘制了在所有试次、通道和刺激阶段的差异分布(图4)。使用三个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这些结果进行了统计汇总,这些模型在控制了受试者、通道和刺激时段后评估处理方法对每个CCEP成分的振幅、潜伏期和RMS的影响。请注意,在任何两个CCEPs中,无论是在被试内还是被试间,给定成分在形态上都不能直接比较。结果按成分分组以阐明滤波对早期与晚期成分影响的一般趋势,但对这种分组应谨慎解释。模型值被解释为处理后的数据相对于未处理数据的第一个成分的平均量化差异。因为所有处理过程都是对数据的直接干预,所以本研究对这些结果进行了因果解释。
图4.滤波影响CCEP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