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教育部-上海市环境与儿童健康重点实验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联合共建“长三角孤独症研究中心”,将于2023年4月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正式揭牌。同期将举行儿童孤独症论坛,邀请权威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专题报告,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孤独症与儿童发育脑疾病研究,助力上海和中国“脑计划”的顺利实施。
许多EEG生物标志物已被提出用于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临床研究,但由于对衍生变量的心理测量学特性关注有限、小规模研究结果不一致以及变量方法学,阻碍了生物标志物的开发。作者评价了一组EEG检测的基本心理测量学特性,以确定其作为临床试验中生物标志物的潜在适用性。
2023年3月24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Sleep fMRI with simultaneous electrophysiology at 9.4T in male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梁智锋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段小洁研究组合作共同完成。该研究建立了基于同时电生理记录的小鼠睡眠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揭示了小鼠觉醒状态切换以及特征性神经事件的全脑时空动态特征,为睡眠研究提供了新的全局观测的角度。同时该研究公开了相关的大规模小鼠睡眠fMRI数据集(https://doi.org/10.12412/BSDC.1668502646.20001),为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多尺度睡眠研究提供了支持。
行为证据表明,高特质焦虑是对应激高度敏感和精神疾病 (尤其焦虑症和抑郁症) 易感的关键风险因素之一。这些发现表明,特质焦虑可能存在注意力控制的普遍缺陷。然而,焦虑相关的注意力控制缺陷,特别是抑制功能的神经机制仍然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在具有几何刺激的搜索任务中,使用注意力选择(N2pc)和自上而下抑制(Pd)的ERP指数,研究了66名具有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年轻人的非情绪中性干扰物的注意力加工。我们发现,干扰物诱发的N2pc振幅不随焦虑水平而变化,但焦虑增加与较小的Pds(即更差的抑制)相关。此外,目标的注意力选择延迟与较高的焦虑水平相关。即使在控制了状态焦虑之后,特质焦虑的这些相关性仍然显著,并且状态焦虑不会影响分心者和目标的注意力处理,这表明特质焦虑会影响注意力功能。我们的研究结果阐明了特质焦虑中普遍注意缺陷的潜在机制,例如分心抑制降低和目标选择延迟。
重要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婴儿屏幕使用与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负面认知结果之间存在关联。屏幕时间暴露对神经功能的性质、时间和持续性目前尚不清楚。脑电图(EEG)允许阐明与认知障碍相关的神经相关性。
大脑在处理在不同时间尺度中的环境输入随机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时间输入处理机制是意识的关键吗?为了解决这一研究问题,我们计算了静息状态高密度EEG(256通道)记录的较短(α峰值频率,APF)和较长(自相关窗口,ACW)时间尺度上的输入处理度量,并在不同意识水平(清醒/清醒、氯胺酮和七氟烷麻醉、无反应清醒、最低意识状态)上进行了比较。我们复制并扩展了先前的发现:(i)在所有无意识状态下,ACW-0(众所周知的ACW-50的前所未有的更长版本)测量的ACW值明显更长;(ii)在所有四种无意识状态下,通过频率滑动测量,APF值显著降低。最重要的是,我们报告了ACW-0和APF在意识状态下的高度显著相关性,而它们的关系在无意识状态下被破坏。总之,我们证明了大脑在更短(APF)和更长(ACW)时间尺度上的输入处理能力(包括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意识的相关性。尽管间接地,例如,通过对静止时的电生理活动的分析,这支持了通过关联不同的神经时间尺度(作为意识的一个关键诱发因素),将时间-空间对准环境的时间输入随机性的机制。